中医祖庭—南阳医圣祠
医圣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中华“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它以其丰厚的医学文化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炎黄子孙的勤劳智慧;它是一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人类与自然疾病作斗争的拼搏精神,更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篇章。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
据《医圣张仲景祠墓志》记载,明代在张仲景墓旁已建立祠院,明嘉靖25年(公元1536年)唐藩王倡首、儒医越夔等人士捐资修建医圣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医学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曾多次拨专款进行修葺,现为南阳市区著名人文旅游景点之一。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人(公元150年—219年),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融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从远古时代至今,林林总总的疾病、药物和治疗方法,最终都被归纳在他创立的“八纲辩证”为基础的“辨证论治”的方法体系中,形成了为中医学所独有的内涵、规律和典型的东方文化特色。
《伤寒杂病论》不仅为国内历代医学家所尊崇,而且为国外医学家效法,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这一著作对世界医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被后人尊称为“医经”,方剂被称为“经方”,张仲景也被奉为“医圣”。
医圣祠
伤寒杂病论序
六角亭
百寿亭
圣医林
弘圣斋
尚圣馆
木刻版箱
坐堂行医
拜殿
张仲景墓
张仲景墓碑
抗疫始祖
千古医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