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爱倪妮的多角恋,怎么就成了解读成本太高的“看不懂”?
在院线出产爱情烂片的后疫情时代,很多作品都在名字上大做文章,《漫长的告白》便是一剂爱情苦药,不仅用文艺方式敲打主角们的过去和现在,也让许多观众一头雾水。
看不懂就等于难看吗?
也许,影片中还藏着一些导演想讲的、不一样的道理。
本文有剧透。
1
如果人生时日无多,你会把剩下的时间用来做什么?
与大多数人一样,立冬选择弥补遗憾。
立冬的遗憾,与爱情有关。
他曾深爱一个名叫阿川的女孩,哪怕她曾是哥哥的女友,哪怕她可能从没察觉过立冬的目光,又哪怕阿川很快举家搬迁人间蒸发。
更讽刺的是,立冬为了这场始终醒不来的梦,一人踟蹰了二十年。
所幸,立冬最近得知阿川在日本柳川的酒吧驻唱,他选择和哥哥一起奔赴日本,解开心结。
从出发到抵达,一切并没想象的漫长,真正让兄弟二人错愕的是,当他们找到阿川时,那个在酒吧驻唱的女人还是那么惊艳,而对方一眼就认出他们,恍若相隔不是二十年,而仅仅是昨天。
不过,接下来几天,立春和立冬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
年轻时颇具魅力的立春,此刻仍相信自己对阿川有强大吸引力,他把一口北京话撒遍柳川每个角落,还半夜去敲开阿川的房门。
一直都自我封闭的立冬则继续保持内敛,他陪阿川唱歌、划船,还勉强不善言谈的自己讲笑话,却偏偏没法讲出深藏二十年的暗恋,毕竟此刻只有他自己知道生命时日无多。
同时,兄弟二人还在追寻一个答案:为什么当年阿川不告而别?
这件立春与立冬眼中天大的事,阿川却轻描淡写给出解释,被父亲辜负的母亲一气之下投奔英国的亲戚,她也只能跟妈妈远走他乡。
除了暗中较劲的兄弟俩,民宿老板、阿川的同学中山大树也表达了对阿川的爱慕,这场迟到的久别重逢,似乎有许多情感有待理清,而真正掌握故事走向的阿川,却总如一阵风般游离,令男人们捉摸不透。
2
单从少年挚友久别重逢的主线来看,《漫长的告白》只讲述了一段十分单薄的中年爱情回忆,甚至观众都来不及看明白三角恋的真相,电影就落下帷幕。
但恰恰是三位主角的设定,让这部文艺爱情电影多了一份别致魅力。
作为起因,不善言辞的立冬承载了压抑又迷茫的部分。
他希望解开心结却跳不出与哥哥相互比较,自卑、敏感、怯懦却又偏执,最终只能不断自我拉扯,成了最苦闷的主角。
至于立冬的苦闷来源,是游离世外的阿川。
只因为柳川这个地方与自己名字一样,就一时兴起跑到语言不通的日本生活,她有分寸地与每个示好的男人保持距离,却根本藏不住从头到脚散发的魅力,但从不扎根的她是最缥缈的主角。
张扬自信的立春与文艺基调的男女主完全不同,不管有没捧场,他都能成为中心,高声说话、施展魅力并乐天自信,但内里却只有性、爱、钱与面子,是一种中年男人普遍的油腻与世俗。
不过,三人的雅俗共赏,让《漫长的告白》避免成为纯粹的文艺片,每每立冬与阿川的对话发生淤堵,立春就会用地道的京片子把观众拉回现实,就像是一场梦被突然叫醒,让人在艺术与生活之间来回踱步。
柳川则是绝对的主角,它既是故事发生的空间,也是女主所触动的时间,至于片中突然失踪的少女以及参透一切的居酒屋老太太,则是对柳川的全面刻画。
前者,印刻着柳川与父亲的恶劣关系,也象征年少轻狂时的逃离与不计代价。
后者,预言着柳川未来的独居,不为任何人停留的她显然得不到长久,但谁又说过孤独的人无法精神富足呢?
与其说这是一场来自立冬的漫长告白,倒不如说这是属于柳川的生命传记,只是刚好在被摄像机截取的这段故事,出现了几位不同的爱慕者,而真正的情感之路仍属于她自己。
3
《漫长的告白》是导演张律阔别影坛十年的回归之作,已在诸多电影节展映,确实保持了导演深厚内敛的气质。
只是与之前不同的是,拍摄过《福冈》《重庆》《芒种》等诸多佳作的 " 二字诀 " 导演张律,将《柳川》改名《漫长的告白》,更接地气的片名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格调。
演员层面," 出道即巅峰 " 的倪妮终于遇上了适合的新角色,不管主线有没有逻辑或者如何被吐槽,却没有观众会否认倪妮赋予柳川的魅力,至少她的演绎能够解释为什么每个男人都为阿川沉沦。
而 " 激发女人保护欲 " 的张鲁一和 " 被女人喜爱 " 的辛柏青也同样演技在线,尤其是一改老干部风格的辛柏青,他几乎成了电影最后的烟火气,让异国他乡的主角呈现了一个仍旧属于中国的故事。
在此基础上,仅仅在电影最后出现的立春妻子,则在王佳佳的几个举手投足中彻底把文艺片变回现实故事片,剑拔弩张的夫妻关系与权力对峙一目了然,堪称收尾的点睛之笔。
此外,惊喜亮相的池松壮亮(《小偷家族》)、中野良子(《追捕》)等日本演员,也均有自己的闪光时刻,很好调节了主线的清冷。
遗憾的是,哪怕换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漫长的告白》仍旧是一部解读成本较高的作品,即便观众能感受立冬与阿川若有似无的羁绊,可一平到底的故事却不能激起更丰富的共情,不可避免影响电影的口碑。
也许,在追求情绪表达与视觉创新的导演看来,正是这种不明确的感情与无法自主的困顿,才是人到中年最真实的样子,如今借电影传递这种心绪,就是对过往漫长人生的一次告白罢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