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聪明活泼的战友当兵后觉得自己像个憨憨?
这点也是经历过新兵时期的小编,过了五年之后才想明白的。这五年期间,老兵和许多新兵交谈过,他们都觉得自己新兵那段时期相比入伍时更傻了,思维有些僵化,但又无法摆脱所处的困境。
下面老兵根据自身经验简单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到正处于这段困惑期的新兵们和即将参军入伍的小伙伴们。
对于每个人来说,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生活中的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很不同罢了。人与人的交往,是不断吸收外界信息的过程;而人的独处,是一个将外在的经历进行内在的整合的过程,而一天到晚被安排得满满的军营生活让我们很难有时间和内在的自我聊天,唯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是晚上熄灯号响起,躺在床上的时候,但这个时候由于一天的训练太疲惫,新兵们基本上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由于军营生活传递的信息不断向新兵们输入,而新兵们却又没有时间将这些外在的经历进行整合,所以才会出现很多战友都会觉得自己当兵当傻了的感觉,这点在大学生士兵身上尤为明显。
军营的磨练、一些价值观的输入会让无法独处的新兵们有些吃力,再加上新兵在军营经历的挫折可能会摧毁新兵入伍前深信不疑的东西,导致外在的新思想不断输入,内在的新思想又无法形成,于是出现了逻辑链断裂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觉得自己当兵当傻了。
而逻辑断裂之后的新兵会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陷入越做不好,越挨批,挨批,越做不好的死循环。
如果有战友觉得自己当兵当傻了,这是正常的,老兵建议在周日休息的时候独处一下,总结自己在军营的收获,计划好在军营走的每一步,想明白之后,你后面的军旅路会走得更从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兵在休息的时候喜欢一个人静静发呆,其实是在给自己所经历的军旅生活做一个内在整合。
在军营这个火热的大熔炉里,我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而喜欢独处的战友则会被认为性格孤僻,大家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正如如托尔斯泰所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
举个例子,周日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战友选择一个人看书或安静坐着,有的战友选择和其他战友聊天,也有的战友一逮到机会就会打游戏。这里老兵想引出三个词:孤独,寂寞,无聊。
这三类心理感受在大多数战友身上都有,只是比例不同。无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与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孤独是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无聊属于生物性的人,寂寞属于社会性的人,孤独属于形而上的人。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不知在军营的你哪种心理感受居多呢?
历史折戟沉沙,犹记金戈铁马;岁月风云叱咤,人世几度繁华?
我们每一代军人注定都是军旅长河中的沧海一粟,衷心地希望战友们都能有一个无悔的军旅,在这条漫漫军旅路上,都能遇到与自己并肩同行的战友,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浇灌出灿烂的青春之花!
以上内容选自微信公众号:佛系老兵,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搜索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