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八卦天神,三皇之首
伏羲氏
伏羲,又可写作伏牺、伏希、伏戏、虙戏、包羲、疱羲、包牺、宓牺、炮牺等,姓氏为“有熊氏”“风姓”。据传他创制了八卦、文字,制定了婚姻规则,且传授先民渔业、牧业和狩猎技术,发明琴、瑟,制定历法,立政制定官职等,引领中华先民从野蛮走向文明,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源头,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同时也是三皇之首。
据传伏羲是其母华胥在雷泽踩了雷神的足迹后怀孕生下他。汉代时,伏羲曾被视为造化万源的创世神,但到了三国,盘古传说开始兴起,盘古被视为开天辟地的创世神,取代了伏羲的位置,导致其神格地位下降。关于伏羲氏统治区域,学者们根据各类典籍中的记载进行推测,认为今天的豫东和鲁西一带的淮阳菏泽地区是他活跃的区域。
网络女娲伏羲图片
常与女娲一起被描绘成两尾相交的“人首蛇(龙)身”,这体现了从母系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时的“双性同体”神崇拜痕迹,同时也反映了原始社会人类对蛇(龙)图腾的崇拜,而蛇与龙联系密切,有观点认为中国的龙就是从蛇演变而来。而伏羲创制的八卦在后世演变成了易学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间巫术占筮等神秘文化的重要源泉。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的兴起,伏羲也被纳入两教的神祇系统,在佛教中成为掌管太阳的菩萨,在道教中则演变成了“天皇”“后天皇”“八卦天神”等。而在唐朝,伏羲被纳入了正统史观,司马贞特地辑补了《史记·三皇本纪》。在现今出土的文物中可见到伏羲的艺术形象。在魏晋南北朝以及更早的时期,伏羲的形象通常表现为人首蛇(或龙)身,且常与女娲一起,以对偶神的形式出现,装束呈现出时代和地域特征,如汉代的伏羲图像多穿儒衣或袍服,头戴时下流行的冠,通常手持规,或持日,或持芝草等,而在新疆地区出土的伏羲文物中,则可以看到他已被改造成西域民族形象。但从宋代开始,伏羲的图像开始没有图腾崇拜特征,不再是人首蛇身,且从对偶神演变成独立神,开始强调他作为中华民族始祖所做出的贡献。
甘肃省天水市伏羲庙和河南省淮阳区太昊陵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公祭伏羲大典,以纪念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和女娲的关系:
伏羲和女娲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兄妹关系,也是夫妻关系。
1963年,新疆出土的女娲伏羲交尾图
他们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 兄妹:据传说,伏羲和女娲是亲兄妹。
2. 夫妻:后来他们结为夫妻,繁衍后代。
3. 创世神:他们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和创世神,共同创造了人类和世间万物。
4. 文化象征:代表了阴阳平衡、和谐共生等理念。
深圳海洋世界女娲补天雕像
伏羲和女娲的传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1. 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人类起源和繁衍的想象和探索。
2. 体现了阴阳调和、男女平等的观念。
3. 成为了中华民族起源和发展的象征。
4. 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伏羲和女娲都是古代的神话人物,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文化的先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主要贡献和影响有:
伏羲成八卦以印天象
- 创造先天八卦:伏羲通过观察天象和俯察大地,发现了天地阴阳之理,创造了先天八卦,用其预测未知事件,指导人民进行生产生活。
- 发明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法,创造了文字文化,人类因此进入了文化时代。
- 改革婚姻制度:禁止同姓结婚,实行由族内婚改为族外婚,大大提高了人口的质量,实行了男聘女嫁制度。
- 发展娱乐制度:提高了生产力,丰富了人民的食品,还教人驯养野兽,奠定了早期畜牧业的雏形。
- 发明乐器:发明了陶、熏、琴瑟等乐器,并谱写了乐曲歌谣,把音乐带到了人间。
- 建立社会管理模式:在其统治区域分设地方官员进行社会管理,奠定了早期的社会管理模式,为后世对社会的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许多文化作品中,伏羲和女娲的形象经常出现,象征着人类的起源、繁衍和文明的发展。
#历史##读史明智##读史知天下##历史趣聊##历史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