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康熙大帝收复台湾
当28岁的康熙皇帝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与决心历时8年终于缴平三蕃之乱的时候,宝岛台湾依然在郑成功的子孙手中不断与清朝对抗40年,海峡两岸隔海相望却不能归与一统,年轻的康熙皇帝面对这个几十年都无法解决的历史问题历经精心的努力和等待终于收复了台湾。
说到台湾不得不说民族英雄郑成功,郑成功的父亲原本是一个海盗后来投降了清朝政府,而郑成功不降,一直对抗着清政府,郑成功势力最大时曾帅舰队逆着长江一直攻打到南京城外,攻打南京失败后退回了金门、澎湖,最后来到了台湾。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天启六年西班牙人又侵占台北基隆,后来荷兰人打败了西班牙人独占台湾,于是台湾就沦落到了荷兰殖民者的手中,郑成功退回台湾后南明皇帝赐姓朱,称为国姓爷。顺治18年郑成功攻打荷兰殖民者称“台湾者,中国之领土也”。顺治18年12月13日(公元1662年2月1日)荷兰殖民者投降,从此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台湾回归祖国后郑成功在台湾进行建设,但是同年郑成功故去,其儿子郑经继承了延平郡王位。
历史总是那么巧合,康熙元年康熙登基做了皇帝,郑经继了郑成功的延平郡王位,康熙9岁、郑经20岁,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20年的纷争。
康熙帝登基清朝政府就要统一台湾,一直要等一个时机,这个时机一等就等了整整20年,20年的时间对于历史长河可能就是一瞬间,可是对于康熙帝来说这20年又如此的漫长,在这20年期间清政府的政策都是以服为主,据统计康熙元年到康熙二十年清政府与郑经往来谈判达12次之多,康熙亲政后六月份就派尚书明珠到福建泉州同郑经谈判,郑经的官员提出台湾远在海外不属于中国版图,清朝代表当即表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康熙帝提出“郑经,中国人也”。就这样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过去了20年。
终于在康熙20年等来了梦寐以求的时机,康熙20年郑经死了,郑克臧继位,3天后冯锡范发动叛乱杀了郑克臧,服了郑克塽继位。康熙帝用20年的耐心等来了统一台湾的历史机遇,也凭借着一贯坚定的决心准备用武力统一台湾。
康熙帝要统一台湾关键在于用将,而康熙帝善于用人,在这场统一台湾的战争中康熙帝用了施琅。施琅原与郑成功一起抗清,结果两人发生了矛盾,郑成功就把施琅全家抓了起来施琅设计逃脱了,一怒之下郑成功杀了施琅全家,导致施琅投靠了清朝。康熙帝刚开始特别信任施琅曾经派他两次带领舰队攻打台湾,但是造化弄人两次都无功而返,从此施琅的信任度就受到了大臣们的怀疑,康熙帝罢免了施琅的福建提督调到北京做了内大臣,有其名无其实,这内大臣一做就是十二年。此时康熙帝用人,用谁呢?施琅?政治上可靠吗?军事上两次征战台湾都无功而返!行吗?康熙帝心里也没了底气,怎么办?康熙帝找施琅谈话,施琅就将攻打台湾的计划全盘的说出,可是康熙帝心里依然没底,然后就找大臣举荐,李光地推荐了施琅,施琅做内大臣的十二年一直研究兵书,推演攻打台湾,制订攻台的方针。最后康熙帝下决心用施琅为将攻打台湾。
康熙22年1683年6月12日施琅统帅230多支战舰攻打澎湖,施琅首胜。
6月22日将舰队分左、中、右三路,又分前、中、后三路猛攻刘国轩,刘国轩逃回台湾,这一战郑军死伤一万多人投降5000多人。
澎湖海战以施琅为首的清军获胜,以刘国轩为首的郑军失败而告终,是统一台湾的关键一战。
8月11日施琅帅清军航队到达台湾,郑克爽、冯锡范、刘国轩等投降,战报传到北京恰好是中秋节,康熙帝非常高兴并做诗一首:明月中秋节,驰书海外来,自今天汉上,万里烟云开。
台湾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