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情简介(2019年11月)
拱极楼晨曦-张仁礼摄
会理地处四川省最南端,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古称会无、会川,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今有两千多年历史。全县幅员面积4527平方公里,县城海拔1790米,年平均温度15.1℃,平均降雨量1140毫米,森林覆盖率为52%。辖2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303个行政村,总人口46.5万人。县内有汉、彝、傣、傈僳、回、白等19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散杂居县。
会理端午节万人药根宴。黄正伟 摄
县境内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区位独特。地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腹心地带,位居川滇结合部,与昆明、攀枝花、西昌区域中心城市紧密相连,是中国南亚出境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二是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已形成铜镍、铅锌、钒钛铁、电煤、新能源、食品加工、黄(烤烟)、红(石榴)、黑(猪羊)、绿(生态林果蔬)、现代流通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主导产业,成为全国石榴第一县、烤烟大县、产粮大县、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牛羊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是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现代农业重点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三农工作”先进县、省级生态县、省级平安县、省级卫生城市,连续八届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连续十年被评为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考核类区先进县。三是矿产资源富集。全县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达60多种、300多处,已探明的矿产中,黑色金属储量3.49亿吨;有色金属储量7228万吨,其中,铜165.6万吨、铅锌129万吨、钛134万吨、镍600万吨、钒120万吨、银2048吨、金18吨;煤碳储量5518万吨。四是历史文化厚重。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城,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境内有红军巧渡金沙江和会理会议遗址,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民族风情文化整合构成文脉相承的会理文化。
王斌 摄
2018年,会理县GDP实现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6.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5亿元,增长10.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77亿元,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41元,同比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47元,同比增长8.1%,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重点开发县,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来源|会理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