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河图洛书:打通卦象、数字与阴阳数理的关联

《易经》说:“黄河出现河图,洛水出现洛书,圣人依照它们来创作。”如今幸好有河图、洛书这两幅图流传于世,朱子(朱熹)在《周易本义》中选取它们放在篇章的开头,又写作《易学启蒙》来阐发其中的道理,可以说是千秋万代的幸事了。相传河图出现在伏羲的时代,那么圣人创作《易经》,一定是最先依据河图来进行的。《易经》中卦象的创作,就是所说的“《易经》中有太极,太极生出两仪,两仪生出四象,四象生出八卦”。河图是用点来表示的,而卦象是用画来表示的,河图的数字有十个,而卦象只有八个,这两者很不相符,为什么说圣人是依照河图来创作的呢?既然说依照它来创作,那么一定有确定不变的道理和数字,与它精妙地契合没有间隙,这样之后才可以说是依照河图来创作《易经》。
如今用卦象的方位,来看河图的方位,就好像方形的底座配上圆形的盖子,圆形的榫眼配上方形的榫头,相互抵触不能契合。如果说依照它的意思,而不在于外在的形迹,那就是遁词了。如果只是用虚设的位置来进行比拟,可这样也可那样,牵强地组合,可在东也可在西,那就看不出圣人的智慧和才能了。扬子云(扬雄)写作《太玄》来模仿《易经》,朱子讥讽他是零星地拼凑,难道说圣人依照河图来创作《易经》,也和这种比拟、组合的方式一样吗?
《易学启蒙》中论述依照河图创作时说:“剖析四方的合数来作为乾、坤、离、坎卦,填补四个角落的空缺来作为兑、震、艮、巽卦。”又说:“乾、坤、离、坎居于四个实位,兑、震、艮、巽居于四个虚位。”后来的学者思考这些说法,觉得很值得怀疑。说剖析四方的合数,来作为乾、坤、离、坎并居于四个实位,不知道是用内层的生数,还是用外层的成数呢?如果用生数,那么一似乎可以作为坤卦,而二为什么能作为乾卦呢?三似乎可以作为离卦,而四为什么能作为坎卦呢?如果用成数,那么六似乎可以作为坤卦,而七为什么能作为乾卦呢?八为什么能作为离卦呢?九为什么能作为兑卦呢?
说填补四个角落的空缺,来作为兑、震、艮、巽并居于四个虚位,不知道是用成数来填补,还是用生数来填补呢?如果用成数,那么六似乎可以居于西北对应艮卦,而七为什么能作为兑卦呢?八似乎可以居于东北对应震卦,而九为什么能作为巽卦呢?如果用生数,那么二似乎可以居于西南对应巽卦,而一为什么能作为震卦呢?三为什么能作为兑卦呢?四为什么能作为艮卦呢?这些都不是确定的道理和数字。这正是用虚设的位置来进行比拟,可这样也可那样,牵强地组合,可在东也可在西。恐怕圣人从河图的图像中获得灵感来创作《易经》,不会如此肤浅。而且八方对应八卦,而中间的五和十竟然被搁置在无用的地方,那也就看不出大自然创造化育的精妙之处了。
河图的数字,水在北方,火在南方,木在东方,金在西方,这是先天蕴含着后天的位置。而用它来形成先天八卦的方法,是剖析河图中的九、四、三、八来对应乾、兑、离、震的阳仪,划分河图中的二、七、六、一来对应巽、坎、艮、坤的阴仪。排列顺序确定之后,然后从中间分开,规划成圆形。乾、兑、离、震居于左边,那么九、四、三、八也居于左边。巽、坎、艮、坤居于右边,那么二、七、六、一也居于右边,恰好与洛书的八方相符合。这就是河图、洛书与卦画之间,相互作为经纬、相互作为表里的精妙之处。
如果想要在河图的八个数字中寻求卦象的方位,一定会有虚设位置进行比拟、牵强组合的毛病。而且前代的儒者对于两仪、四象,也有不确切的地方。《周易本义》中说:“两仪,最初是画一条横线来区分阴阳,四象,接着是画两条横线来区分老阳、少阴、少阳、老阴。”从卦画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是确切的。《易学启蒙》中配合河图、洛书时,就说两仪是奇数和偶数,然而阴阳的道理变化无穷,哪里仅仅是用奇数和偶数来论述呢?
比如把一、三、五、七、九聚集在左边,二、四、六、八、十聚集在右边,把这个当作两仪,又将如何自然地形成四象、区分八卦呢?从河图、洛书来看,阴阳的类别有三种:一种是用奇数和偶数来区分阴阳,天数有五个,地数有五个就是这样。一种是用生数和成数来区分阴阳,一、二、三、四,对应的卦象是坤、巽、离、兑,六、七、八、九,对应的卦象是艮、坎、震、乾就是这样。一种是用横向和纵向来区分阴阳,横向排列的九、四、三、八为阳,对应的卦象是乾、兑、离、震。纵向排列的二、七、六、一为阴,对应的卦象是巽、坎、艮、坤就是这样。圣人依照河图、洛书来画卦,却是以横向和纵向来区分阴阳为主。
如果是横图,那么横向排列的在前面,纵向排列的在后面。如果是圆图,那么横向排列的在左边,纵向排列的在右边,这就叫做两仪,也就是乾、兑、离、震下面的一画为阳,巽、坎、艮、坤下面的一画为阴。当生成八卦的时候,一仪就分为四;当生成四象的时候,一仪就分为二;当生成两仪的时候,就只有两画。那么乾、兑、离、震下面的一画,难道不可以连起来作为一个阳吗?巽、坎、艮、坤下面的一画,难道不可以连起来作为一个阴吗?不仅八卦是这样,六十四卦也是如此。左边三十二卦下面的一画可以连起来作为一个阳,右边三十二卦下面的一画可以连起来作为一个阴。
既然这样,那么用奇数和偶数来区分两仪,应当从卦画的角度来说。虽然形成卦象在后面,但是形成卦象的道理在前面,数字也在前面。如果是河图、洛书数字的奇数和偶数,那么与卦画的奇数和偶数大不相同。乾、坤、离、坎居于四个正位应当是奇数,兑、震、艮、巽居于四个角落应当是偶数,这又是另外一个道理。四个正位的卦象不能反转,四个角落的卦象可以反转。而坤、离以阴的属性却居于阳的位置,震、艮以阳的属性却居于阴的位置,如果是两仪的卦象,兑、离是阴卦却居于阳的位置,坎、艮是阳卦却居于阴的位置。为什么如此错乱呢?大概是前代的儒者没有分析阴阳的类别有不同,又没有人说横向排列为阳、纵向排列为阴,因此对于两仪没有确切的论述,而河图、洛书与卦画不能相互贯通,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至于四象,朱子说它的位置是太阳在一的位置,少阴在二的位置,少阳在三的位置,太阴在四的位置。它的数字是太阳为九,少阴为八,少阳为七,太阴为六。把位置和数字分为两个方面。我认为九、八、七、六这些数字,是通过揲蓍(古代的一种占筮方法)得到的,其实是以一、二、三、四为根本,它的卦象则是以两画相互重叠,区分奇数和偶数的为正确。以前的儒者把九、八、七、六当作数字的实质,而一、二、三、四只是作为次序的位置。我则认为九、八、七、六固然是数字的实质,一、二、三、四也是数字的实质。大概一、二、三、四是由中间宫位的五和十产生的,隐藏在四方的八个数字之中。隐藏的是它们的本体,显现出来的是它们的作用。并不是把河图中的一、二、三、四当作四象的位置。
太阳居于一的位置,隐藏在西方的九和四之中,九减去十等于一,四减去五等于一,九是太阳,而四也是太阳。少阴居于二的位置,隐藏在东方的三与八之中,八减去十等于二,三减去五等于二,八是少阴,而三也是少阴。少阳居于三的位置,隐藏在南方的二和七之中,七减去十等于三,二减去五等于三,七是少阳,而二也是少阳。太阴居于四的位置,隐藏在北方的六和一之中,六减去十等于四,一减去五等于四,六是太阴,而一也是太阴。
伏羲画卦的时候,把河图中的圆点变为横画。先画一条横线(阳爻)来象征阳,那么西方和东方的九、四、三、八这些横向的数字就在其中了。接着画一条断开的横线(阴爻)来象征阴,那么南方和北方的二、七、六、一这些纵向的数字就在其中了。在阳爻上面再加上一个阳爻来象征太阳,那么九和四就在其中了。在阳爻上面加上一个阴爻来象征少阴,那么三和八就在其中了。在阴爻上面加上一个阳爻来象征少阳,那么二和七就在其中了。在阴爻上面再加上一个阴爻来象征太阴,那么六和一就在其中了。
又在太阳的上面加上一个阳爻,这是纯阳之象,九是成数中最大的,与它相对应,把它命名为乾卦。在太阳的上面加上一个阴爻,以阴爻为主,是阴卦,四是生数中最大的,与它相对应,把它命名为兑卦。在少阴的上面加上一个阳爻,以中间一画的阴爻为主,是阴卦,三是生数次多的,与它相对应,把它命名为离卦。在少阴的上面加上一个阴爻,以下面一画的阳爻为主,是阳卦,八是成数次多的,与它相对应,把它命名为震卦。这就是阳仪的四个卦象,因为它们下面的一画都是阳爻。
在少阳的上面加上一个阳爻,以下面一画的阴爻为主,是阴卦,二是生数次少的,与它相对应,把它命名为巽卦。在少阳的上面加上一个阴爻,以中间一画的阳爻为主,是阳卦,七是成数次少的,与它相对应,把它命名为坎卦。在太阴的上面加上一个阳爻,以阳爻为主,是阳卦,六是成数中最小的,与它相对应,把它命名为艮卦。在太阴的上面加上一个阴爻,这是纯阴之象,一是生数中最小的,与它相对应,把它命名为坤卦。这就是阴仪的四个卦象,因为它们下面的一画都是阴爻。
八卦横向排列,一是乾卦,二是兑卦,三是离卦,四是震卦,五是巽卦,六是坎卦,七是艮卦,八是坤卦。它们数字的实质,则是九对应乾卦,四对应兑卦,三对应离卦,八对应震卦,二对应巽卦,七对应坎卦,六对应艮卦,一对应坤卦。乾卦和坤卦首尾以九和一相对,其次兑卦和艮卦以四和六相对,其次离卦和坎卦以三和七相对,中间震卦和巽卦以八和二相对。圣人依照河图来画卦,本来就是这样的。
从卦画的角度来说,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这是出于自然。从河图的数字来说,九和四相组合为太阳,三和八相组合为少阴,二和七相组合为少阳,六和一相组合为太阴,这也是出于自然。因此上天开启了圣人的内心,把点变为画,自然就有了如同符节相合般的精妙之处。等到横图形成之后,从中间分开为两部分,规划成圆形来象征天地的稳定、气化的运行,那么阳仪居于左边为乾、兑、离、震,阴仪居于右边为巽、坎、艮、坤。用八类物象来象征,天和地在上下相对,水和火在东西相对,雷和风在东北和西南相对,山和泽在西北和东南相对,从而形成天地的本体和形象。
如果从数字的角度来看,乾卦为父、坤卦为母应当对应九和一,震卦为长男、巽卦为长女应当对应八和二,坎卦为中男、离卦为中女应当对应七和三,艮卦为少男、兑卦为少女应当对应六和四,数字和卦象自然相互匹配。而洛书八方的位置,正好与先天八卦相符合,所以现在分为两幅图。一幅是依照河图来画卦,一幅是依照洛书来排列卦象。而画卦的顺序就附在河图的下面,排列卦象的位置就体现在洛书之中。过去是相互分离的,现在是相互结合的。过去河图不能与洛书相通,卦象不能与数字相合;现在则有像绳子贯穿、丝线连接,如同持有契约般的精妙之处,这就是河图、洛书的精妙含义。
河图的四象隐藏在四方,其中的道理不容易明白,把点变为线才能来使它更加明晰。
伏羲依照河图来画卦,原本是把河图中的点变成线条。如今想要阐明四象隐藏在四方的道理,只需要在平面圆形中画出分割线,那么其中的道理就容易明白了。用一个虚线圈来象征太极,这就是周敦颐所说的“无极而太极”。朱子(朱熹)在《易学启蒙》中也是这样表示的。凡是圆形必定有圆心,圆心必定在圆的正中间。那么整个圆的直径难道不是十,半径难道不是五吗?《易学启蒙》中说:“河图中虚空的五与十,就是太极。”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五和十就是太极的本体,虚空它的中间其实就是充实它的中间。大概四象是由五和十产生的,不可能脱离五和十而另外存在四象。河图展现出用来表示的数字给人看,它其中隐藏的本体数字人们没有察觉罢了。
过去的说法是一、二、三、四是四象的位置,六、七、八、九是四象的数字。老阳、老阴位于西北方向,少阴、少阳位于东南方向,它们的数字则各自按照类别交错分布在外面。把位置和数字分成两种情况,那么同类的不在同一个方位,这样推导到卦画必然不能相互符合。这就是线河图创作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