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百岁方丈临终开示:修行人大多犯了三个大忌,知道的人很少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五台山显通寺内,雪花纷飞。寺中百岁方丈了尘长老示现病相,众弟子日夜守候。这位在五台山修行近八十年的老和尚,一生简朴,从不轻易开示。
这日,他看着满室的弟子们,忽然叹息道:
"如今修行人,大都犯了三个大忌,知道的人很少啊。"
那是一个寒冷的深夜,显通寺的禅房内烛光摇曳。了尘长老靠在蒲团上,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目光深邃。
一位侍奉多年的弟子上前请法:
"师父,您说修行人犯了三个大忌,究竟是指什么?"
了尘长老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说起了一个故事:
"六十年前,我刚到五台山时,遇到一位苦行僧。他每天只吃一顿饭,终日打坐,从不与人说话。人人都说他修行精进,是位得道高僧。"
"一天,一群游客来寺里上香。有人给这位苦行僧供养香火钱,他立刻变了脸色,呵斥对方亵渎清修之人。
我的师父看到这一幕,对我说:'这就是修行人最容易犯的第一个大忌。'"
弟子们听得入神,纷纷追问:
"师父,第一个大忌是什么?"
了尘长老说:
"且听我讲完。那位苦行僧后来离开了五台山,据说是为了寻找更清净的修行环境。临走时,我师父意味深长地说:'他这一走,怕是要走一辈子了。'"
"为什么这么说?"
弟子们不解地问。
了尘长老抬眼望向远方:
"因为他犯了'以苦为道'的大忌。他以为苦行就是修行,殊不知这恰恰违背了佛陀的中道教诲。他执着于外相的苦行,反而被苦行所困。"
这时,一位年轻僧人端来一碗热汤。
了尘长老接过,喝了一口,继续说道:
"我记得三十年前,寺里来了一位博学多闻的法师。他能背诵整部《大藏经》,讲经说法时,常常座无虚席。"
"有一次,一个打杂的小沙弥请教他一个问题:
'师父,我扫地时总是妄念纷飞,该如何是好?'
那位法师立即引经据典,讲了半个时辰,说得天花乱坠。"
"小沙弥听完,更加困惑了。我的师父在一旁听着,摇头说:'这就是修行人的第二个大忌。'"
禅房内一片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
了尘长老喝完热汤,将碗递给年轻僧人:
"那位法师虽然学问渊博,却犯了'以解为证'的大忌。他把佛法当成了知识来学习,而不是用来修心。记住,知解愈多,反而容易被知解所障。"
"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件事。"
了尘长老目光悠远,
"有个居士来寺里礼佛,他读过很多佛经,对三藏十二部了如指掌。
一日,他看见一位老僧在院子里除草,就上前问道:
'师父,您觉得《金刚经》和《心经》哪部更殊胜?'"
"那位老僧头也不抬,继续除草。
居士又问:'那您觉得禅宗和净土宗哪个更好?'
老僧还是不答,专注地除着草。"
"居士有些生气了:
'您不懂这些很正常,毕竟整天就知道除草。'
老僧这才抬起头,笑着说:
'你说得对,我就是个除草的。不过你知道吗,草要是除不干净,地里长不出庄稼来。'"
一位年轻弟子插话道:
"师父,那位居士是不是觉得很没面子?"
了尘长老摇摇头:
"恰恰相反。这位居士后来告诉我,那天他站在院子里看了很久,看着老僧认真除草的样子,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修行。
他说:'那位老和尚虽然不会讲经说法,但他做的每件事都是佛法。而我虽然懂得很多佛理,却处处执着于知解,反而障碍了真正的修行。'"
"后来这位居士留在了寺里。他不再到处游学问法,而是在厨房里帮忙烧火煮饭。
人们问他为什么不去讲经说法了,他就笑着说:
'我现在总算明白,一把柴火里的佛法,比一车经书还要实在。'"
听到这里,禅房内的弟子们都若有所思。
了尘长老看着他们的表情,慈祥地说道:
"知见就像一把刀,用得好可以斩断烦恼,用不好反而会伤到自己。修行贵在实践,不在口头。"
了尘长老说到这里,看着满室弟子期待的眼神,轻叹一声:
"至于第三个大忌,它比前两个更为隐晦,更难察觉。这个大忌,往往也是修行人最后的关卡..."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雪花打在窗棂上,发出轻微的响声。
禅房内的弟子们屏息凝神,等待着师父揭示最后的大忌。
"第三个大忌,就是
'认假为真'。"
了尘长老的声音虽然虚弱,却字字清晰。
"这个大忌最为关键,也最难发现。就像一个人戴着假面具,戴久了就忘了自己的真面目。修行人也是如此,用妄心修行久了,反而把妄心当作真心。"
一位资深弟子问道:"师父,何谓妄心?何谓真心?"
了尘长老指着窗外的雪景:"你们看,这雪花飘落时,是谁在看?"
弟子们异口同声:"是我们在看。"
"那个'我'在哪里?"了尘长老追问。
弟子们愣住了。
了尘长老慈祥地说:
"我们平时用的这个心,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就是妄心。它就像镜子里的影像,虽然看起来真实,却是生灭无常的。而真心就像镜子本身,从来不动,却能映照一切。"
"很多修行人用妄心修行,就像用镜中的影像去抓镜中的月亮,永远也抓不到。他们整天忙着调伏妄念,却不知道妄念本身就是虚妄的。这就是'认假为真'的大忌。"
一位年轻僧人困惑地问:
"师父,那我们该如何避免这三个大忌呢?"
了尘长老说:
"避免第一个大忌'以苦为道',要记住佛陀教导的中道。修行不是折磨自己,而是要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苦行不是目的,调伏烦恼才是关键。"
"避免第二个大忌'以解为证',要明白经教如同指月之指。读经闻法是为了明心见性,不是为了增长知解。知解再多,不如一念觉悟。"
"至于第三个大忌'认假为真',要学会观照。当你起心动念时,不要跟着念头跑,而要看看是谁在起念。妄心像浮云,真心如天空。认清这点,自然不会认假为真。"
听到这里,一位老弟子感慨道:
"师父,这三个大忌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了尘长老微笑道:
"难,正说明你们开始真正用功了。修行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方向。你们要记住,苦行不是道,知解不是证,妄心不是真。明白这三点,才能真正踏上觉悟之路。"
夜深了,雪却下得更大了。了尘长老看着窗外的飞雪,意味深长地说:
"修行就像这雪花,看似纷纷扰扰,实则片片皆空。你们若能在纷扰中见到空寂,在妄想中认出真心,就不会被这三个大忌所困了。"
弟子们听完开示,如醍醐灌顶。他们终于明白,修行的关键不在外相,不在知解,更不在妄心。真正的修行,是要在日用中认出自己的本来面目。
这一夜的开示,不仅点明了修行人容易犯的三个大忌,更指出了超越这些大忌的方法。了尘长老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将自己八十年的修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弟子们,让他们在修行路上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