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之死:鸡毛过后,何去何从?
图说:1月22日,市民来到布拉旅行前台,排队登记退款信息。新民晚报新民网 丁一涵 摄
此前报道:“布拉旅行”两嫌犯涉特别重大合同诈骗案被浦东检察院批捕
【新民网·最新报道】自公安机关刑拘两名主要负责人起,时隔35天后,布拉旅行这次彻底“凉了”。昨夜,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披露,已依法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对布拉旅行主要负责人徐某、种某某批准逮捕。至案发,二人骗取客户预付款合计人民币1.8亿余元,巨款背后,企业明知无实际履行能力,仍以低成本价超卖,负债维持公司运作。骤变之间,这家以预售旅游产品为业的互联网信息公司倒在了2018年。在众多消费者眼中,可谓“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倒塌”。
诚然,价廉、优质、高性价比的旅游产品切中了市场的痛点。短短一年时间,布拉成了各路风投的心头好,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道路。市场纷繁复杂,对消费者而言,选择最优惠的产品,无可厚非。但必须认清的是,资本的非理性又确实存在,企业狂热扩张之下催生的泡沫,其破裂之际具备巨大的杀伤力,伤害最深的,往往是被裹挟在内的消费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布拉,消费者们丧失了部分判断能力,毕竟,谁都不相信自己会成为最后一棒的接盘侠。
潮水退去的时候,最容易看出谁在裸游。无论是企业还是风投,逐利之余势必要遵循法律底线,公司及时退还押金,既是对市场经济契约精神的敬畏,也是恪守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从始至终,消费者的利益不应被忽视,更不能成为企业“续命”的筹码。
巨资投入、迅速做大、扩大企业影响力,在市场最火爆时找到接棒者,落袋为安全身而退,面对市场主体环环紧扣的资本运作,布拉之死,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不宜过多干预,尊重市场自身规律,也要守住安全底线,防范劣质市场主体将风险转嫁给普通消费者。
从这个意义上讲,布拉之死,将企业泡沫形成、壮大、破裂的发展轨迹及带来的危害后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如今,违法者终将受到法律审判,但一地鸡毛过后,消费者们何去何从,监管机制如何完善,对所有与之有关的个体而言,教训无疑都是深刻的,也是值得深思的。(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戴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