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抛弃三亚?扎堆西双版纳:是候鸟还是入侵者?
春节的热闹劲儿刚过,东北人就又有了新动向。你猜怎么着?他们找到了新的 “猫冬” 好地方 —— 西双版纳。时代真是变了,以前东北人的第二故乡是三亚,现在却换成了这个充满热带风情的云南小城。
我有个来自黑龙江的同事小辉,回到办公室时,手里提着普洱茶和鲜花饼,满脸兴奋地对我们说:“现在东北人都流行去西双版纳过冬了!” 另一个刚从西双版纳回来的赵雅也笑着吐槽:“我在版纳,感觉身边全是东北人,就跟到了东北似的。”
西双版纳,被东北人 “占领” 了
最近如果去西双版纳旅游,你可能会感到恍惚,觉得自己仿佛闯进了东北。无论是机场、火车站,还是网约车上车点,到处都能听到操着东北口音的大哥大姐在聊天。星光夜市,它号称是亚洲最大的夜市之一,如今也被东北店主“占领”了。
在小吃摊,右边是售卖“正宗泰国巴拉达”的阿姨,左边则是扯着嗓子叫卖东北卷饼的大姐。再往前走几步,现炸的锅包肉和东北煎饺便映入眼帘。仔细一听,这些摊主分别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一个省份都没遗漏。
过去景洪市有一条东北街(虽然现在已经拆除了),那里就像是把东北的大集市直接搬过来了一样。酸菜血肠、冻梨烧烤,各种东北特色美食应有尽有。当你闻到杀猪菜和水饺的香味,耳边又全是东北话时,真的会让人产生疑惑:我究竟是在西双版纳,还是在哈尔滨呢?
甚至连本地人,口味都与东北人融合得非常好。东北菜为了迎合云南人的喜好,进行了改良,有当地人表示:“改良后的东北菜带有一点点酸辣味,比在沈阳吃的还要好吃呢。”
当你走进一家云南菌子火锅店时,说不定老板就是一口纯正的东北腔。游客们排队拍照的时候,还经常能听到一句:“老妹,拍照不?”
爱吃水果的有福了
走在西双版纳的街头,你很可能会不小心听到东北夫妻的悄悄话,而且话题基本都围绕着一件事:要不要在西双版纳买房。在西双版纳的东北人,要么是在这儿旅居享受生活,要么就已经买房定居了。
旅居的生活都差不多:白天去买点菜,喝喝茶,晚上就去跳跳广场舞,和新朋友聊聊天。闲暇时去植物园走走,赏赏花,散散步;口渴了就找一家甜品店,来一杯清凉解暑的泡鲁达。西双版纳地处热带边缘,终年温暖湿润,全年平均气温二十多度。
这样的气候,愣是把耐寒的东北人变成了享受精致慢生活的叔叔阿姨。
有个东北阿姨在网上分享自己在版纳的旅居生活,说一个月只要两三千块。住的是大房间,有两张床,还能包吃包住。要是想自己做饭,花的钱就更少了。西双版纳的食物既有傣族风味,又有泰国风情。
自己做饭的旅居者最喜欢这里的蔬菜水果,又新鲜又便宜。随便走进一个本地集市,巴掌大的牛油果才五块钱一个,百香果十块钱能买三斤,随便挑。香蕉、火龙果就更便宜了,实现 “榴莲自由” 轻轻松松。
在云南的市区,绿化带里种植的都是椰子、芒果和莲雾。每当收获季节来临,会有专人将水果采摘下来,分发给市民和游客品尝。这里不仅水果鲜美,肉类的品质也相当不错。如今,预制菜随处可见,要是能品尝到有锅气的饭菜,那真是太令人满足了。
许多在西双版纳旅居的东北人在网上感叹:“这里的猪肉吃起来有以前的味道。” 这一句话瞬间勾起了各地食客的好奇心。
东北人的买房新选择?西双版纳!
此外,西双版纳还有一个特别吸引东北人的地方,那就是温泉。云南的温泉资源非常丰富,其数量占全国已知温泉总数的 40% 以上。在《徐霞客游记》里,徐霞客就记录过腾冲、安宁、曲靖等地的温泉。
西双版纳的温泉虽然没有 “中国温泉之乡” 腾冲那么有名,但温泉度假区和酒店也不少。泡在温泉里,周围是大片雨林景观,对东北人来说,这享受简直太到位了。
从吃的、住的,到洗浴,西双版纳各方面都很合东北人的心意。东北人来到西双版纳的过程都差不多:一开始就是来看看这儿适不适合退休养老,住了几天之后,心里就开始琢磨要不要买房了。
有一位线上房产主播称,有一对 62 岁的大连夫妻在版纳仅旅游了五天,便直接交付了购房定金。某售房网站东北区域的负责人何安也表示,全国购房季活动开启不久,就有 6 个大连客户在版纳购置了房产。
西双版纳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23 年前十个月,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增速在云南省均位列第一。并且,购房人群中,外地人的占比超过 80%。
西双版纳能这么快吸引外地人来定居,主要还是房价比较亲民。2023 年,西双版纳的平均房价在 6000 - 8000 左右,五十万就能全款买一套两居室,这对很多外地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有个五十多岁的东北大爷,全款在版纳买了养老房,他还挺自豪,说在酒桌上又多了个能聊的话题:“喝酒的时候能跟人说,我在版纳有房,还是挺有优越感的。”
东北人的第二故乡,到底是哪儿?
这么多年,大家都传东北人的第二故乡是三亚,三亚还被戏称为 “东北第四省”。但最近,关于谁是 “东北第五省” 的讨论可热闹了。有人喜欢西双版纳,也有人提到广西北海。还有人从湛江数到大理,然后发现,只要是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的南方城市,都能看到东北人的身影。
对一直向往南方的东北人来说,住在哪里其实是要算笔经济账的。网上有个很直白的说法:“有钱的去三亚,没钱的去版纳。”
90 年代末,东北有很多下岗工人,拿着遣散费,就把目光投向了海南的房产,那时候海南的房地产泡沫刚破裂,房价跌到了低点,比全国平均房价还低不少。
对辛苦了大半辈子的东北工人来说,在三亚买房投资或者定居,都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的阳光沙滩,最适合舒舒服服地 “猫冬” 了。
可是在市场竞争面前,没有哪个旅游城市能一直是大家无条件追捧的天堂。三亚的房价从 2003 年开始慢慢涨,到 2017 年,市场均价已经达到三万元每平方米。而且自从开始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后,三亚每年春节的机票价格就一直往上涨,有时候能涨到上万元。对还没在三亚定居的东北人来说,三亚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了。
一直向往南方的东北人,急需寻找一个新的“猫冬”之地。西双版纳、安吉、桐庐、腾冲……这些像候鸟一样四处奔波的东北人,发现了越来越多性价比高但不太为人熟知的小城。
大家会定时定点在网上抢购车票、机票,在多个 APP 之间来回切换进行比价,查找酒店攻略,拖着行李箱长途跋涉赶过去,只为能在一个好地方尽情放松。
东北人始终坚信:“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因此,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休假,前往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提前体验退休生活,成为了他们熬夜加班的动力。或许相较于那些令人向往的“第二故乡”,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自己内心安定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