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贵州|海花草讲述产业发展新故事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既是国家交给贵州的重大任务、重大使命,也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外贸、外资、外经、通道、平台、口岸、制度型开放等领域,展现贵州在高水平开放之路上栉风沐雨、勇毅前行的生动实践。
视频加载中...
冬日,来到贵州海花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挑选刚刚晾晒好的海花草,并麻利地进行包装、出货。一包包优质的海花草通过各类渠道销往国内外。
海花草,又名水草、水苔,是一种天然的苔藓,主要生长于潮湿带锈的沼泽地段,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小小海花草如何畅销海内外,故事要从公司老板潘文春说起。
在独山县影山镇紫林山村,由于独特的气候环境,海花草在此生长茂盛,村里很多老人便到山上采集海花草,晾干晒透后拿去换钱。潘文春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高中毕业后便到广东一家花卉种植企业工作,后来萌生创业想法,便回到家乡收购起了海花草。
从一开始单枪匹马走街串巷,到各个村寨收购海花草,到2011年注册成立“贵州春禄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百姓规模化种植海花草增收致富,再到2019年与法属萨摩亚御耕绿能科技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000万元,组建贵州海花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条路走了快20年。
据了解,该公司共建有水苔基地4000余亩,每年向全国各地兰花种植企业供应干水苔1000余吨、干青苔500余吨、松树皮约1万立方。
随着海花草销量越来越好,订单供不应求,潘文春也慢慢拓展国外市场,让海花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目前,我们的海花草出口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国外喜欢拿它做种植花卉盆景的栽培介质,通俗一点说就是肥料。不需要土壤,植物也能借其养分长得很好。订单量最多的是日本。”潘文春介绍,从2011年开始做出口,2012年获批“自主出口经营权”,出口额在总销售额中占比三分之一。
由于订单量不断增加,该公司在独山经济开发区龙洞产业园内扩建了面积一万平米的3栋新厂房,并积极利用独山电商产业优势扩展销售方式,带动当地更多人就业增收。
“今年我们总的销售额在3000余万元。以后我们会多参加像广交会这样的展示平台,让我们的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销往更多国家和地区。”谈及未来,潘文春信心十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姚梅
编辑 刘力维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顾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