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活女神和她被囚禁的一生
在尼泊尔地区有这样一类人,每日接受信徒跪拜,哪怕是国家总统看到也需要鞠躬弯腰。
所有人都渴望她为自己的眉眼之间点上一抹朱砂,让自己与神灵之间产生联系。
活女神与尼泊尔总统
加德满都是尼泊尔最大的城市,不少人在晚上涌上街头,渴望能够见到那个被神明赋予意义,让人害怕又无比崇敬的孩子。
一个身着华服,额头佩戴着宝石做成的第三只眼的女孩出现,她就是夜晚的主角。
这便是尼泊尔活女神:库玛丽。
在尼泊尔,印度教和佛教作为两个主要宗教而被广泛流传。两教关系友好,常常共同分享寺庙。因此,库玛丽在尼泊尔同时受到了印度教和佛教徒的共同崇拜。
正在装扮的库玛丽
库玛里女神又称童女神,在加德满都原住民语言中,库玛丽就是女童的意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的马拉王朝,后被沙阿王朝所继承,库玛丽被认为是印度教女神塔莱珠的幼年化身,是王室与王国的守护者,也是尼泊尔民众精神力量的象征。尼泊尔的百姓相信,只要得到活女神的祝福,就能够得到神的庇佑。
作为一个身份地位极其特殊的人,其选拔标准自然也是十分严格。
首先,其年龄需要在3-7岁之间,必须是出身释迦族金匠的种姓,身上不能有胎记或者斑点,并且从未生过病,最重要的是,还要符合当地的32种审美观。比如身体像榕树一样挺拔,腿如小鹿一样健美,眸子如星辰一般灿烂等等。
在初步选拔之后,人们会把选出来的女孩关进小黑屋里,屋里放有被屠杀还流淌着血的水牛,还有不少婆罗门祭司专门营造恐怖灵异的气氛,要求的是被选中的小女孩能够面不改色的度过一整晚,以此检验小女孩们的胆量和应对困难的能力,这样经过考验才能成为活女神。
真正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小姑娘就会被捧上神坛,摇身一变成为受人景仰的活女神。
从此他们将不能走路,生活起居均有人照顾,就连国王见到他们都要行礼。
而且在每天早上九点,就会被人抬出去接受众人的朝拜,下午十二点到四点,库玛丽还会穿上指定的红衣服,让来尼泊尔旅游的旅客瞻仰她们的容颜。并且在每年因陀罗节的第三天,活女神会在陪同下乘坐大木轮车巡游全程供人膜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库玛丽与父母
虽然库玛丽看上去风光无限,接受所有人的敬仰,但从历届库玛丽口中我们得知,他们在当活女神期间并不快乐。
在他人四处玩耍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里,库玛丽们却充当了能呼吸的佛像,被局限于一席之地,除去父母之外不可以同外人讲话,不能做多余的表情动作。
表情忧郁的库玛丽
在尼泊尔宗教人士看来,活女神的每一个动作和神情都是有意义的,作为神灵的化身,库玛丽不可以对信徒笑,因为这样就代表信徒将会面临灾难,如果左顾右盼,则代表信徒家中会出现争吵等不祥之兆。
因此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库玛丽都像一个面无表情的木雕,除此之外,她们每天还必须遵守繁文缛节学习各种经文教义。
这哪里是女神,分明是以宗教名义被赋予神身份的“囚犯”。
一般在女儿被选中为活女神之后,父母们通常会辞去工作专心陪在女儿身边。
当上库玛丽之后,政府会支付给这个家庭每月6000卢比现金以及1000卢比的教育基金,折合成人民币差不多600元左右,即使再加上一些访客收入,也仅仅是帮助这个失去劳动力的家庭度过难关而已。
作为幼童形象出现的库玛丽一般不会任期很长,绝大多数是在4岁左右被选中,在12岁左右初潮来临时任期结束,从那之后库玛丽就会走下神坛,回归常人。
任期已满回到自己家的库玛丽
缺乏了这么多年与外界社会接触的机会,库玛丽们早已与世界脱轨,即使是融入了世俗生活,“神”的头衔也会始终影响着她们,连结婚都成为一件难事。
在尼泊尔相传,只要有男人与活女神成婚,那么不久之后新郎便会死于咳血。因此走下神坛后的活女神们必须独自面对以后的岁月,这样的压力之下,不少活女神即使任期到了也不愿意离开寺庙,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而留下的,则成为了新任期活女神的教员,将各种繁文缛节继续教出,同时也将库玛丽的无奈与悲哀一同教出。
库玛丽清洗额上装扮
库玛丽表面上看上去享有无上荣光,但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1991年退休的活女神什米拉,在任期结束之后重返校园,并在18岁时拿到了大学学位。
接受文化教育的库玛丽
但这毕竟只是个例,大多数活女神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一直成为宗教的束缚物。
她们脱去华服,双脚触地走出宫殿。走下神坛,回到曾经熟悉又陌生的家中,会不会觉得从前的风光都是大梦一场?弹指一挥之间荣耀便化为黄昏,她们得到了什么吗?
其实什么都没有,反而失去了太多,而在尼泊尔,这样的轮回还在继续,羁绊束缚着一代又一代人。
图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