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睡佛
今年夏天,我与亲属到济南旅游,二弟说:“济南也有一佛中有佛的睡佛。”
他指向南方千佛山一侧,果真如此,随即拍下了济南睡佛远景。返回后,对睡佛做了些了解和考证。
济南睡佛:头部为羊头山,胸部为佛慧山,罗庵寺顶为睡佛的肚子,千佛山为睡佛的脚。
济南睡佛由四山错落连襟而成,蔚为壮阔。这一巨大睡佛的胸部有一个大佛头,大佛头于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开凿,依山凿窟,就岩石造成佛头,高7.8米,宽5.35米,大佛天庭饱满,气韵生动,雄伟壮观,堪称济南佛雕之冠。
整个睡佛四座山同位北纬36度线上,东经117度。其中羊头山海拔375米,佛慧山海拔459.9米,罗庵寺顶海拔285米,睡佛全长2000米。
乐山大佛是唐代开元初海通禅师劈山修造的,而济南睡佛胸中不仅有佛慧山大佛头,且有一开元寺,两佛在众多因素如此相似,是否能破解出更多的关于睡佛的东西?
千佛山是隋开皇(581一600年)年间,因崖石镌佛遍布山崖,以此山有千尊佛而得名的。据说千佛山不足一千佛,只有加上开元寺的佛才够千尊,若真是这样,千佛山加上开元寺的佛应为998尊,加上橛子山大佛头和新发现的济南睡佛恰好千尊,岂不更妙!
北纬30度一线是神秘的地带,世界历史上的大地震及其它未知的神秘事件大都发生在这一地带。海通禅师造乐山大佛以镇江浪。古人在此造千佛山是否也是为了降服这一神秘纬度?济南睡佛的未知世界很多,我们应探究其奥妙。
原文出自92年《齐鲁晚报》“青未了”栏目,作者:王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