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芯一号"以假充真,骗11亿研发经费,让中国芯片停滞13年

汉芯一号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世纪,芯片技术尤为重要,我国现在虽然可以自主研发芯片,但是仍然与世界顶尖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我们可以相信有一天我们可以用上真正的中国芯。
早在21世纪初期,我国曾经发生过一起严重的芯片造假事件,人们称为汉芯世界,这次事件的影响非常恶劣,始作俑者叫陈进,他凭借这次造假事件骗取了国家高达11亿的研发资金,甚至让中国芯研究停滞了13年之久。
陈进——一个善于伪装的"高级工程师"
陈进1968年出生于福建,曾就读于同济大学,毕业后远赴海外,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深造并成功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33岁的陈进回国发展之前,他也在美国摩托罗拉总部就职,并且多次担任领导人,负责新技术的开发和芯片设计。

陈进
上海交通大学对陈进的履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正巧他们在研制国产芯片汉芯,于是对他抛出橄榄枝。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的是,陈进的看起来的完美履历,其实有很大的水分。
首先他的毕业论文是以集成电路测试为研究方向,要知道测试和设计完全是两个概念。其次,陈进的简历中写到担任过摩托罗拉高级主任工程师从事芯片设计工作,但是他实际单位是测试方面的工程师而已,虽然确实是重要岗位,但是这与芯片设计工作完全沾不上边。
陈进利用了当时国内人员急于求成的心理,将自身进行一番包装,使得他摇身一变成为了世界领先的芯片设计人才,就这样,他得以堂而皇之的进入上海交大,参与到芯片项目设计中来。

上海交大研制的汉芯
众所周知,一款芯片的设计要经历数年之久才可以完成,但陈进仅仅用1年4个月就自主研发出了汉芯一号。
2003年他宣称一款世界一流的芯片,已经诞生于上海交大的汉芯实验室内。这一消息发布,举国震动,为了验证真伪,这块芯片被中科院院士和国家高技术人才反复研究,经过再三确认得出了一个结论:汉芯1号确实是由陈进自主研发出的。
真想水落石出,罪魁祸首逃往海外
2003年2月26日汉芯1号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现场人山人海。这场发布会由上海市政府主办,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上海市副市长等人悉数到场。

陈进在发布会上展示自研芯片
在本次会议上,周世昌等多名院士以及863计划集成电路小组负责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对陈进的汉芯1号做出再一次判定,认为陈进所研制的汉芯1号及相关设计与应用开发,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中国芯片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作。
这场发布会让汉芯1号的研发人陈进各种光环加身,在次年就被上海交大特聘为长江学者,同时兼任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等多个重要职位。
随着汉芯1号的成功,使得陈进成为少有的官、商、学三位一体的新时代科技人才,不仅如此,汉芯一号相关科研项目前后中申请国家研发资金高达11亿元,并且陈进很快也研制出了了2号3号等系列产品一时风头无二,名利双收。

发布会上的陈进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两年后,这个所谓的里程碑之作就变成了中国科研史上一个再也擦不掉的污点。2005年12月,汉芯1号的研发成员之一,发表文章举报陈进芯片造假。
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陈进所谓的自研芯片完全是套壳而已,芯片的本质是陈进从美国购买的摩托罗拉的一批芯片,只是将上面的标识擦除,然后打上汉芯的标记而已,就被他宣称为自主研发。
这篇文章犹如深水炸弹一般,一经发表引起了社会巨大的震动,后来经有关方面证实沉浸造假事件确实属实,陈进所谓的自主研发的汉芯1号芯片,实际上他通过在美国的弟弟购买了一批摩托罗拉芯片,经过简单的加工包装后,堂而皇之的被他称为自主研发。

陈进
这样的造假手段可以说是十分拙劣,但是却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造假事件被揭穿后,他被解除了所有职务,相关部门也向他追缴研究经费,但是陈进怎么拿得出11亿的经费,为了逃避责任,他逃到了美国。
罪大恶极为什么能逃脱法律制裁
汉芯造假事件,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沉静甚至可以称为是国家罪人,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国家的培养下成为优秀的科技人才,却不失报国,为个人利益,严重损毁国家的利益,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不耻。
陈进欺骗了人民,欺骗了祖国,可以说最大恶极,但是他并没有遭受法律的制裁。逃到美国后,陈进仍然堂而皇之的依靠骗取来的巨额资金继续从事芯片相关产业,近几年来他的事业甚至发展得越来越好,目前已经是几家上市公司的股东。

中国芯的发展任重道远
其实回顾陈进的所所谓自主研发史,我们就可以发现疑点:要完全从零到自主研发出芯片所需要的时间,根本不是短短一年4个月就可以完成的,但是,汉芯1号从开始设计到研发成功,前后仅仅花了1年4个月的时间,还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在世界芯片发展史上可以说是惊天动地。
反观陈进购买的摩托罗拉芯片,却是由百余名工程师经过长达三年的细心钻研,最终才打磨完成的。科学的发展从来没有捷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陈进在展示版图设计
陈进之所以没有遭受法律的制裁,极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涉及人数太多,如果要追责,那么整个相关部门估计没有几个干净的,而在当时我国需要迫切发展芯片工艺,如果将这些人一网打尽,会极大地影响我国芯片事业的发展,所以在当时来看,这种做法是符合长远的利益的。
结语
在我国,这种造假现象屡禁不止,去年著名演员翟天临,因为一句知网是什么,而被扒出博士学位有极大的水分,随后经过研究,北影撤销了授予他的博士学位,并且时至今日,翟天临依旧处于低谷。无独有偶,今年中叶,青年演员仝卓在直播中自曝自己当年高考作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冒牌博士翟天临
这样的学术造假现象,为什么在我国屡禁不止?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竞争激烈,有些人想不劳而获,于是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但是科学发展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是由无数的研发人员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人们追逐一时的名利,热衷于"假大空",却忘记了应该脚踏实地,务实为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样的道理已经流传了千年之久。却仍然有人不懂得: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更好地仰望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