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人物」梁兴初
梁兴初,原名梁兴祚,江西省吉安县陂头圩人,1912年8月23日生于一小手工业者家庭。少年时曾入私塾和民办小学,后因家贫而辍学到一家铁匠铺当学徒。
1930年4月,梁兴初参加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先后任班、排、连、营、团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梁兴初又率红一军团二师二团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东征、西征及山城堡战斗。在数年红军征战中,梁兴初先后9次负伤,多次荣立战功,受到嘉奖。
抗日战争时期,梁兴初历任营长、团长、支队长、旅长、师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转战于晋、冀、鲁、苏等地区,先后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广阳伏击战、汾离公路出击战、崔庄、虞城战斗、总头沟伏击战、陈道口战役、甲子山反顽战役、讨伐李永平战役等,为开辟和巩固晋西、苏鲁豫、鲁南郯马、淮海、滨海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日本投降后,又率部参加了收复山东胶县、诸城等战斗,全歼守敌,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1945年10月,梁兴初率山东军区第一师长途跋涉,挺进东北,参加了保卫东北解放区的战斗。1946年8月,梁兴初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兼一师师长,次年相继调任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十六师师长、第十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三下江南、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和黑山阻击战等战役。东北野战军在3年作战总结中对十纵给予高度评价:“我第十纵队奉命在黑山、大虎山⋯⋯孤军作战,抗击了五倍于我的敌精锐部队,使敌人三天的进攻未获寸土⋯⋯为我军造成了辽沈平原上集中主力骤歼敌人的先决条件。”黑山阻击战后,十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七军,梁兴初任军长,奉命挥师南下,途中调任三十八军军长,参加了河南、宜沙、渡江、衡宝、广西、滇南等战役,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新的贡献。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梁兴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八军军长,二十兵团代理司令员、西海岸联合指挥部副司令员,参加了一、二、三、四次战役,因战功卓著,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4年3月,梁兴初从朝鲜战场回国,受命任海南军区司令员,他大抓战备训练和海南国防工事建设。1955年3月,改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分管作战和训练工作,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9月,调入北京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3年,成绩优异。1962年,他根据亲身体会和学习心得,撰写了《论运动战的组织指挥》《略论积极防御的组织指挥》两篇文章,发表在解放军报上。
1967年3月,梁兴初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并先后担任中共成都军区党委第二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二书记、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三线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
1969年4月,被选为第九届中共中央委员。当时,国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期,多数部队被派出分散在各地执行“三支两军”任务,部队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被打乱,社会上各种思潮涌入部队,影响了干部战士的斗志。梁兴初根据几十年带兵打仗的经验,深感这样发展下去,一旦有了战争是打不了胜仗的。因此,他一方面做稳定部队的工作,一方面抓部队的战备和训练。他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坚决要求军区所有野战部队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严禁任何形式的串连,严禁成立任何群众组织。他多次找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三大机关的领导开会,研究迅速稳定机关、改变混乱局面的具体措施。他还抓了军区所管学校的整顿工作,使学校的面貌有了改观。他重视战备思想教育,狠抓了值班师的建设,要求达到齐装满员,集中时间搞训练,要求驻川的野战部队作好随时向北向南机动作战的准备工作。他自己不顾战争年代身上留下的伤病,亲自参加军区机关的野营拉练,言传身教。1969年西藏军区划归成都军区建制后,梁兴初多次强调,西藏是祖国的西南前哨,又是藏族同胞聚居区,一定要把边防建设搞好,把少数民族的工作做好,使党中央放心。他建议军区党委从西藏军区选调熟悉边防情况的干部到军区机关工作,多次组织工作组到西藏了解情况,帮助工作。对一些重点工程建设,他都亲自召集有关部门领导研究,组织力量实施。
梁兴初对四川的工农业生产及三线建设也十分重视。当时由于极左思潮的泛滥和干扰,四川的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梁兴初忧心忡忡,多次提出要抓生产,稳定群众生活。他和其他领导一起,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针对当时地方党政机构普遍瘫痪的状况,对一些关系到生产建设的主要部门,有的调整了领导班子,有的派干部去加强领导,尽量支持地方懂生产和熟悉情况的干部大胆工作。他还深入到一些工厂,调查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他同当时负责三线建设的地方领导干部多次研究和制定生产建设措施,并到成都、重庆、达县、涪陵等地不少国防工业基地和建设工地调查研究。他对当时因武斗引起的一些工厂停产问题,再三做工作,消除派性干扰,解放干部,同时指派部队得力干部进厂协助抓好生产。
“文化大革命”中,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梁兴初也执行了错误路线和政策,但他对“四人帮”在四川的代理人刘结挺、张西挺挑动武斗,反党乱军的言行进行了抵制和斗争。他曾深入到重庆、达县等地区贯彻中央指示,制止武斗,收缴武器,稳定局势。1971年“九一三”林彪叛逃事件后,梁兴初受到非正常的政治审查,并于1973年3月被下放到山西省太原化工厂接受再教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政治名誉。1985年10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原载《四川省志 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