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开,你又想起了谁?
海棠花开
海棠
宋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摄影/孙博
四月的沙石峪是属于海棠花的从平东线进沙石峪村路口的“海棠大道”和村纪念馆院里的海棠花已经全部盛开了随风摇曳甚是美丽
摄影/豆豆的爷爷
海棠,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花姿潇洒、淡雅清新,深受人们的喜爱
《海棠依旧》剧照
看过《海棠依旧》的朋友们
都会知道周恩来总理对海棠非常喜爱
在海棠树下
周总理曾深情地说到
海棠花好,温暖
它古朴大方,不张扬
每朵花之间都很团结
摄影/孙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沙石峪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
1962年6月27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记者东生的
报道《看愚公怎样移山》
同时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一篇活教材》
向全国、全世界展示了沙石峪村党支部
领导群众艰苦奋斗10年间的创业历程
自此
一提起沙石峪
几乎无人不知、无户不晓
沙石峪人民被周恩来总理赞为“当代活愚公”
沙石峪村赞为“中国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
1966年4月29日
敬爱的周总理陪同外国领导人
第一次来到沙石峪
周总理亲切地和村民们握手
抱起3岁的孩子和村民
共话家常、谈天说地、嘘寒问暖……
参观了沙石峪的山山水水
周总理兴奋地对村党支部书记张贵顺说:
“贵顺啊,你们把沙石峪改造成这个样子
在中国还是少有的
你们是真正的‘活愚公’啊!”
“你们沙石峪人就是有一种
人穷志不穷、挖山不止的硬骨头精神啊!”
那一天
周总理来到张贵顺家
坦然随和
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到了东屋
总理笑吟吟地对外宾说:
“中国北方农村有个习惯
进屋里要脱鞋上炕
不然,房主人会认为你嫌弃
心里不高兴。”
说着
总理真就脱鞋坐到了炕上
和张贵顺等人唠起了家常
摄影/孙博
摄影/孙博
从那天起
沙石峪人就跟周总理
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周总理无私奉献的公仆风范
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爱民为民的高尚情怀
让遵化人民永远铭记
摄影/孙博
海棠花的花语是:想念家乡,思念亲人
为了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沙石峪人在纪念馆广场上
周总理塑像旁栽下了海棠花
50多年过去了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如今的沙石峪村
大力发展葡萄特色种植
和红色旅游、绿色旅游
村美民富
各项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用沙石峪人的话说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一想到周总理
遇到困难也要迎难而上
取得成绩了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艰苦奋斗、继续前行
摄影/豆豆的爷爷
“海棠花又开,知是故人来。”
深切缅怀周总理的光辉业绩和不朽功勋
追思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
追寻他在遵化的足迹
这不仅仅是一种缅怀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传承
周总理身上的一种责任
一种使命,一种信仰
摄影/孙博
海棠花在仲春的阳光下随风摆动着
仿佛一群身着彩裙的少女
手捧着鲜花
和遵化人民一起以敬佩爱戴的心情
缅怀周总理
建设新遵化
来源:葵花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