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骑士发展史:从横扫欧洲到销声匿迹
说到中世纪的骑士,在绝大部分人的印象里,都是骑着白色骏马,穿戴着密不透风的银色闪亮铠甲,手持着十字宝剑,忠诚优雅且实力强大,手上的盾牌和身上铠甲可以抵挡女巫的黑魔法,腰间的佩剑可以斩下巨龙的头颅。
这种有着浓烈的西方浪漫主义魔幻色彩的形象,是经过各类书籍与电影艺术加工的产物。那么在这个没有女巫,没有魔法和巨龙的现实世界里,中世纪的骑士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
骑士的起源
骑士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的古罗马时期。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正处于父系氏族公社的后期,私有财产的出现,致使阶级开始分化,随之而来的就是部落之间的冲突。
随着冲突战争的不断升级,各个部落的军事首领为了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开始围绕自己组建专门从事战争的亲兵集团,这些部队通常兵强马壮,是各个首领的最后底牌。而亲兵集团中的骑兵,就是欧洲骑士的萌芽。
罗马帝国的进一步扩张,疆域逐渐扩大,获得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进入了早期贵族们的口袋,帝国人口的增长使得生产力开始提升,而这些因素最后导致了阶级分化越来越严重,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为了缓和这种矛盾,塞尔维·图里阿改革被推行了出来。改革规定不论贵族或平民一律按财产划分为5个等级。
其中拥有最多财产的第一等级除了80个重装步兵百人队外,还要比其他等级多出18个骑兵百人队,其它等级则无权掌管骑兵。
这一条例突出了骑兵在当时的优越地位,而这18个骑兵队的成员则被称为骑士。
这些被称为“骑士”的骑兵们,就是后来对中世纪欧洲产生巨大影响的骑士阶级的雏形。
正统欧洲骑士的出现和发展
欧洲骑士这一身份出现于公元八世纪左右的法兰克加洛林时代,这一时期的骑士不再单纯的代表一个兵种,更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每一位骑士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封地,而成为骑士的最低标准就是拥有一块60英亩的土地。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块60英亩的土地足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富裕的生活,但骑士们则不同,在生产力落后的中世纪,60英亩地产出的财富根本买不起昂贵的铠甲和其他一系列的骑士装备,根据记载,一位八、九世纪的法兰克骑士全身的装备需要32个索利达斯金币,加上战马的十二枚,总计需要45枚金币,相当于225克黄金与1800克的白银。
在中世纪的欧洲,贵金属的购买力是很强大的,一枚金币可以购买两千公升的精小麦,两枚金币可以购买一头健壮的公牛。所以购置骑士装备的开销在平民看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于那些小地主来说这个价格也难以接受。
在当时,能拥有全套骑士铠甲的骑士都是掌握了四五百英亩的大地主,一般的小地主都购置不起全套的铠甲。
对于骑士世家来说,铠甲这种奢侈品不可能达到爷孙三代人手一件,大多都是作为传家宝,一代接着一代穿。
而这一时期的骑士可以说是粗俗与武力的代表,酗酒打架,欺负平民的事情经常发生。
这都是因为当时骑士门槛较低,只要有钱购买装备,向主人行“臣服礼仪”即可成为骑士。而在那个教育水平无比低下的中世纪,集学识与武力于一身的贵族少之又少,大量素质低下但是钱包鼓胀的地主成为骑士,这使得骑士阶级的整体素质让人堪忧。
在公元十世纪的时候,罗马教会的影响力开始扩大,他们开始展开用一系列的行为准则来限制骑士阶级,提高骑士的门槛,除了要求物质财富上的富足,教会开始强调思想与精神上的贵族化。
骑士黄金时代的到来
为了夺回被异教徒占领的圣城耶路撒冷,罗马天主教教皇乌尔班二世组织骑士们发动了持续两百年的宗教战争,史称“十字军东征”。
这一时期参加东征的骑士们都在胸前和臂上佩戴“十”字标记,以表示自己是为了上帝而战,从而被人们称为“十字军”。
随着十字军东征的发起,欧洲的骑士文化开始进入黄金时期。因为十字军是代表上帝出征,以夺回圣城和保护朝圣者为己任。作为回报,教会纷纷为骑士团提供保护,免除十字军骑士的忏悔。在教会土地上十分之一的收入被用来支付给骑士团,作为保护朝圣者去圣地的费用。
1099年,十字军成功从异教徒手中夺回了耶路撒冷,但圣地和东方的拉丁国家还是被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包围着。为了抵抗来自东方的威胁,成立一支常备军的需要日益迫切,于是教会定下了专门的军事条例,成为了所谓第四教条,即要建立起教徒骑士团,准备长时间与异教徒对抗。
这就是后来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骑士团,即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
十字军东征为骑士团带来了宗教的光环,为他们提供了优越的贵族特权,也在行为准则上要求他们遵循骑士道德,这让骑士精神开始在欧洲大陆上盛行。只有高强武艺的粗俗骑士不再被人们追捧,懂得融入上流社会,成为拥有贵族精神的绅士才是那个时代骑士们的追求。
当时各地的城堡都是骑士的学校,骑士更是被划分了阶层,分为见习骑士和骑士,而他们身后还有侍从,负责后勤和随队战斗。年轻的侍从在接受完整的骑士训练后也可以跨入骑士这一阶级,但是高昂的花销使得一些侍从一生都无法触摸骑士这一阶层。当然,身份显赫的王子们在娘胎里就被打上了骑士的烙印,他们一生下来就有骑士的头衔。
在十字军东征结束后,骑士宗教的色彩逐渐褪去,而骑士道的精神伴随着三大骑士团流传了下来,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发扬光大。
骑士时代的繁盛
长达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十字军的失败为结局,罗马教廷建立世界教会的企图彻底落空,这使得教会的威信大幅降低。
但是骑士阶级的地位却没有因此受到影响。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让整个欧洲都看到了十字军的强大,在此期间建立的骑士信条也使得骑士阶级不再像以前一样空有武力,他们蜕变成了有品位、有礼貌的绅士。
久而久之,骑士们也成了欧洲中世纪的英雄象征。作为骑士必须要以骑士精神作为自身的准则,那何为骑士准则呢?15世纪的英国作家托马斯·马洛礼为我们总结出了一套骑士准则:1.永不暴怒和谋杀;2.永不背叛;3.决不残忍,给予请求宽恕者以宽恕;4.总是给予女士以援助;5.永不胁迫女士;6.永不因为爱或言辞之利卷入争吵而战斗。
14世纪初期,条顿骑团横扫欧洲诸国,一度建立起了条顿骑士团国,成为了一个完完全全的独立国家,至1404年领土以涵盖了整个波罗的海东岸与南岸,成为了东北欧的霸权。
除了骑士制度的完整建立以外,中世纪欧洲铠甲工艺的发展也助力了骑士的发展。
在锁子甲时代,一套铠甲工艺流程太长,所以过于昂贵,一些有骑士头衔的贵族因为囊中羞涩,根本买不起完整的铠甲,这也导致一些骑士战斗力无法发挥,直到在14世纪板甲的出现后,才让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
虽然制作板甲的技术门槛很高,但是制造的工序和时间远远短于锁子甲,其胸板便于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其他部位可以分别由仅熟练这一部分的工匠打造,最后进行拼接,这种制作方式就像现在的流水线一样,可以使工时大大缩短。根据15世纪意大利铠甲工匠的出货记录来看,一套实战铠甲从制作到完工最快只需要2到3天。
这使得欧洲骑士军队的披甲率大大提升,不仅骑士本人可以穿上全套的铠甲,一些阔绰的骑士甚至为自己的侍从购买了批量生产的战斗铠甲,这也变向的提高了欧洲军队的实力。
骑士时代的衰落
从十五世纪开始,骑士制度就开始走向衰落,1410年,如日中天的条顿骑士团国被波兰立陶宛联军击败,损失精锐骑士8千人,包括大团长在内的多位首领阵亡,从此,条顿骑士团国开始一蹶不振。
1520年,骑士团国在于波兰的战争中落败,最后一任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辞去大团长一职,将骑士团国世俗化,改为公国,并进行宗教改革。自此条顿骑士团失去了所有领地,其作为一个军事修会的历史结束,此后它仅作为一个宗教组织而存在。
条顿骑士团国的衰落是整个欧洲骑士制度衰落的缩影。其根本还是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而导致的。
15世纪的西欧,商品经济开始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贵族将土地用于投资,这使得传统的封地制度被打破。封土制的兴起与封君封臣制的发展紧密联系,它的衰落也同样与封君封臣制的状态有很大关系。封地制的基础是土地,当封臣没有土地进行分封时,封土制也就崩溃了。骑士作为贵族阶级的底层,自然受到了影响。
在战争方面,身披重甲,手持长矛的骑士曾是欧洲战场上的主要战力,面对普通步兵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但随着阿拉伯人从东方带来了火器,骑兵在战场上的战略意义开始削弱,骑士的地位也开始动摇。
一个火枪兵只需要短暂的学习如何瞄准和扣动扳机就能杀死一位训练十多年的资深骑士,这是在以前不敢相信的。火器的低廉成本和高收益使得大量国家开始训练火枪兵,而价格高昂的骑士不再是欧洲王室的宠儿。
随着后来封建制度的推翻,骑士这一形象开始淡出历史,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头衔。
现如今,骑士的铠甲和宝剑变成了富人的收藏品,真正的骑士也早已化为历史的尘埃,被时代所淘汰。虽然骑士制度是封建落后的代表,但流传下来的骑士精神却影响了欧洲无数代人,谦逊、勇敢、尊重女性成为欧洲绅士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