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汉宣帝刘询的一生
今天继续讲述中国422位皇帝中的第十位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
他堪称史上最惨皇帝、刚出生全家被杀、作为唯一幸存者被扔进死牢、连尿布都是女囚用衣襟撕的,童年比乞丐皇帝朱元璋还要惨。
可就是这个从死牢里爬出来的灾星,却逆袭成千古一帝,开创了比汉武盛世更鼎盛的“孝宣盛世”、汉武帝打不服的匈奴被他干碎。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登基后下了道奇怪的诏书说:我穷的时候丢了把剑、谁帮我找回来?大臣们琢磨三天才懂,这竟是他向天下人宣告,永远不忘贫贱时陪他的妻子,成就了史上最浪漫的帝王情书—故剑情深。

青年时期汉宣帝
那这位文治比肩汉文帝,武功超越汉武帝的顶级明君,是如何从死牢囚徒逆袭成千古一帝?晚年又因哪项致命决策给汉朝埋下衰亡伏笔?
接下来,就让我们穿越千年,一口气看完汉宣帝刘询、比影视剧还跌宕百倍的一生!
公元前91年,刘询出生于长安,父亲是皇孙刘进,爷爷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太子刘据,但这般尊贵的出身并没有给刘询带来幸福的童年,反而因一场惊天冤案让他沦为囚徒。

晚年汉武帝
由于汉武帝晚年迷信巫蛊之术,误以为太子刘据行巫蛊之术诅咒自己,便派兵抓捕刘据导致其含冤自杀、史称“巫蛊之祸”,这场祸事牵连太子刘据满门、包括刘询的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奶奶史良娣,以及姑姑和其他直系亲属皆被汉武帝处死,而刚出生的刘询,因年纪太小按汉律不处决幼童而躲过死罪,但死罪已免活罪难饶,他仍被关押在长安的监狱里。

女犯哺育刘询
万幸的是,在监狱里他碰上了正直善良的狱吏邴吉,邴吉对太子刘据的冤死以及刘询的年幼无辜遭遇非常同情,为此,他冒着杀头的风险,找来狱中的两个女犯做乳娘哺育刘询,还自掏俸禄为其购置衣物。
由于狱中条件恶劣,刘询几次患病濒死、都是丙吉为他请医救活,也正是因为刘询幼年多病,丙吉才取“病邪已去”之意,为他取名为“病已”,来祈求康健,称帝后才改名“刘询”,可以说,如果没有邴吉,刚出生几个月的刘询恐怕早已死于非命。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患病,此时有术士进言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之气冲撞龙体,才导致皇帝患病的,古代封建帝王都非常迷信,生性多疑的汉武帝更是如此,他听后不辨真假,就派亲信郭穰把长安城二十六座监狱中的所有犯人处死,这其中就包括刘询。

牢狱中的刘询
当郭穰来到刘询的狱中,准备将不满5岁的刘询处死时,正直刚强的邴吉拦在门口,不许郭穰进入,郭穰无奈之下只好回去,将情况禀告汉武帝,并趁机弹劾丙吉。
或许是良心发现,也或许是刘询命不该绝,得知自己还有一名曾孙被关押在监狱里的汉武帝幡然醒悟,认为这是上天让他这样做的,因而大赦天下,将狱中的犯人全部释放,刘询因此得以出狱,结束了近五年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
出狱后,由于刘询父母早已冤死导致他衣食无着,全靠邴吉的俸禄供养,后来刘询做了皇帝,感念邴吉的救命抚养之恩,对他厚加封赏,成就了一段千古报恩的佳话。
不久后,邴吉找到了刘询的奶奶史良娣家,由于史良娣受巫蛊之祸已冤死,其兄史恭家接纳了刘询,这才让他有了安定的寄身之所。
同年,汉武帝病重去世,临终前他留下两道遗诏,一道令8岁的幼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命霍光辅政,令一道遗诏将曾孙刘询收养于“掖庭”,即皇宫中宫女居住的地方,并恢复其皇族身份,这道遗诏不仅洗脱了刘询“罪人”的身份,也为他日后继承皇位奠定了基础。

青年刘询
刘询从奶奶兄长史恭家搬入掖庭生活后,时任掖庭令的张贺曾是太子刘据的老部下,他对刘据一家很有感情,此刻他看到刘据的孙子刘询也倍感亲切,不仅亲自负责照料刘询的饮食起居,还拿出俸禄供他读书学习。
到了刘询17岁时,张贺又从中撮合,替他出钱娶了掖庭典狱长许广汉之女许平君为妻,婚后二人恩爱和睦,很快生下儿子刘奭,即后来的汉元帝。

成婚后的刘询
成婚后的刘询,除了在掖庭学习之外,还喜欢出宫游历四方,他常深入民间体察百姓疾苦、考证吏治得失,甚至斗鸡走马、交结游侠、这段经历对他日后治国理政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位逍遥市井的落魄皇孙不会想到,命运的齿轮已开始转动,正为他铺就一条通往帝位的非凡之路。
公元前74年,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由于汉昭帝没有子嗣,掌握朝政大权的霍光决定在刘氏宗亲中物色新帝,霍光是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在汉武帝去世之时,受命辅佐当时只有8岁的汉昭帝,在辅佐汉昭帝的十三年间,霍光权倾朝野,成为实际上西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

霍光和汉昭帝
为继续掌权,霍光经反复挑选,将看似软弱易控的纨绔王爷刘贺立为傀儡皇帝,是为汉废帝。
不料,刘贺即位后看似软弱易控,实则颇有心机,不愿充当霍光傀儡的他,便与心腹密谋发动政变除掉霍光夺回权力,但刘贺缺乏政治经验,虽反复谋划、却始终犹豫不决,时间一久,阴谋泄露就被霍光发现了。

汉废帝刘贺
老辣的霍光发现刘贺的阴谋后当机立断,在与心腹策划商议后,给刘贺罗织出1127条罪状,指控他荒淫昏乱、危及社稷,并以此为借口废黜了他的帝位,就这样,仅做了27天皇帝的汉废帝刘贺光速下岗,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被废的皇帝。
刘贺被废后,选立新帝又成了难题,这时,邴吉又一次站了出来,向霍光推荐刘询,称赞他德才兼备,而且还是正宗的皇室宗亲,霍光在考察之后,认为刘询来自民间,在朝中没有根基,年龄也只有18岁,最重要的是他没有从政经验、容易控制,正是完美的傀儡人选。
就这样,刘询在同年7月被霍光拥立为帝,是为汉宣帝,继续由霍光辅政掌权,并将本名“刘病已”改为“刘询”,正式开启了帝王之路。
汉宣帝刘询即位之初,朝政大权完全被霍光掌控,其子弟也都在朝中担任要职,形成庞大势力网,尤其是在废立刘贺,拥立汉宣帝这两件有关国本的大事上,都显示出了霍光无人能及的政治影响力,这一点,汉宣帝深有感触,他每次和霍光一起乘车外出,都感到如芒在背。

霍光
但汉宣帝从小生活在逆境之中,锻炼出了常人所不具备的隐忍之功,为避免重蹈刘贺被废的覆辙,他即位后选择隐忍蛰伏,表面上对霍光毕恭毕敬、从来不敢有所违背,暗中则积蓄力量。
尽管如此,霍光对他仍然不放心,在他即位不到一年的时候就假意提出还政于他,汉宣帝识破这是试探,坚决推辞不从,不仅盛赞霍光对朝廷的忠心,请他继续当政,还颁布诏书说:以后朝中所有事务必须先报霍光,然后再报朝廷,这番操作既打消了霍光的猜忌,也保住了自己的皇位。
而霍光见汉宣帝如此软弱,更加肆无忌惮,不仅继续把持朝政,还将手伸到了后宫,欲将女儿霍成君嫁给他做皇后。

霍光之女霍成君
但汉宣帝对这件事却强硬起来,下了一道耐人寻味的诏书说:我贫贱的时候丢了一把心爱的剑,如今十分思念,众卿能否替我寻回?大臣们揣测上意后,很快便知道了汉宣帝想要表达的意思,于是联名奏请立汉宣帝的结发妻子许平君为皇后,霍光之女霍成君只能屈居婕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成语“故剑情深”。

故剑情深
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诏书了,贫贱不相离、富贵亦相知、当上一国之君后,汉宣帝并没有忘记自己落难民间时娶的糟糠之妻许平君,转而力荐她入主后宫,这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贤后-许皇后。

许平君皇后
而霍光见大臣都支持汉宣帝也只好作罢,表面应允汉宣帝立许平君为皇后,内心却怀恨在心,恰巧许皇后入宫后又一次怀孕,在即将临产的时候感到身体不适,便请来女医淳子衍诊视,而霍光的妻子霍显,为了让女儿霍成君取代许平君成为皇后,便买通女医淳子衍,让她在药中下毒毒死了年仅19岁的许皇后。

毒害许平君
汉宣帝十分伤心,暗中命人追查真相,很快就查到了霍家头上,汉宣帝深知自己现在还不是霍光的对手,因此只能不动声色继续隐忍,还得按照霍光的意思,立其女霍成君为皇后。

霍光和妻子霍显
公元前68年,66岁的权臣霍光病逝,隐忍多年的汉宣帝终于等到了亲政时机,开始暗中布局。
当时霍光虽然死了,但其亲属和亲信仍然把持着朝政,尤其是兵权还掌握在霍家手中,所以汉宣帝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表面上按部就班,暗地里磨刀霍霍。
他首先以最高规格厚葬霍光,又提拔其子霍禹为大司马,表面上看霍禹升官了,实则明升暗降将霍禹的兵权顺势收回,同时也稳住了霍家。
紧接着,汉宣帝突然出手,免去霍光两个女婿的皇宫禁军兵权,再将霍家党羽调往边境为官,同时又让自己的亲信来担任相应职务,这一套组合拳下来,霍家的实权被逐步架空,权力逐渐集中在汉宣帝手中。
面对汉宣帝的步步紧逼,霍家人惶恐不安,加之霍显毒杀许皇后的真相也开始慢慢泄露出去,深知恶行难赦的他们为求自保,决定密谋发动政变,企图废除汉宣帝,改立霍光之子霍禹为帝,不料,密谋被霍家的一个小吏向汉宣帝告发。

霍光之子霍禹
此时已经羽翼丰满的汉宣帝不等霍家有所动作,就抢先出手,将霍氏家族连根拔除,罪首霍禹被腰斩,霍光之妻霍显和其他亲属都被处死,连带被诛杀的有数千家之多,霍成君皇后也被废打入冷宫,这样,汉宣帝不仅为许皇后报了仇,还彻底清除了霍家势力,将朝政大权夺回正式亲政。
同时,铲除霍家势力后,汉宣帝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大刀阔斧地治国理政了。
由于汉武帝晚年昏庸、犯下诸多错误,导致社会动荡、吏治败坏、西汉国力和社会经济大幅衰退,尽管在汉昭帝时期,霍光对西汉进行了一些改革,虽有一定成效、但效果有限。
面对这种局面,幼年生活在民间的汉宣帝对民生痛点了如指掌,所以他亲政后便很有针对性的推行全面改革来补救时弊。

流落民间的汉宣帝
在吏治方面,汉宣帝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此,他一方面加大对官员的考核力度,严惩贪腐行为,另一方面选贤任能,这其中著名的有“麒麟阁十一功臣”,同时又推行“宽简”为政的政策,这些接地气的改革很快使吏治清明起来,百姓也安居乐业,社会矛盾极大地缓和下来。

改革经济
在社会经济方面,汉宣帝也颇有大手笔,他在继续沿用轻徭薄赋政策的同时,又鼓励农桑、减免租赋傜役,还在全国设置“劝农使”的职务来指导农业发展,这些政策均以安民为出发点,极大地减轻了百姓负担,也提高了百姓种地积极性,促使西汉的社会经济逐步恢复并走向繁荣。

在刑罚方面,汉宣帝同样成果斐然,他废除和减轻了许多严刑峻法、并强调用法谨慎,提升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并多次派人到全国各地平理冤案,还曾十次下令大赦天下赦免罪犯,这些举措既赢得了民心,又维护了社会稳定。

司马迁和《史记》
在文化方面,由于司马迁生前为防止《史记》被汉武帝焚毁而将其藏匿,直到汉宣帝即位后,司马迁外孙杨恽看到朝政清明,便上书汉宣帝,将珍藏20年的《史记》献出公开发行,从此,天下人才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在对外军事方面,汉宣帝也取得卓越政绩,由于汉武帝时期频繁对匈奴用兵,虽暂时赶走了匈奴,但汉武帝死后,匈奴又卷土重来,频频侵扰汉边境,针对这一局面,汉宣帝采取双拳出击战略,他一方面联合乌孙大败匈奴,迫使匈奴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另一方面重启“和亲”政策,与周边少数民族建立姻亲关系、来改善双方关系,这些举措不仅结束了汉匈百年战争、让北方百姓重获安宁,更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其意义影响深远。

西域都护府
此外,汉宣帝在汉武帝的基础上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用以监护西域48国,这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版图,完成了汉武帝未竟之业,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不仅保障了丝绸之路上商人的安全,更促进了沿线贸易的繁荣。

孝宣盛世
综上所述,在汉宣帝二十余载的励精图治下,成功扭转了汉武帝晚年“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困局,让西汉王朝再次出现了国力强盛、四夷宾服、民生富庶的盛世局面,人口也从汉武帝晚年的3200万、增长至6000万,史称“孝宣盛世”。
然而,汉宣帝虽然宽仁节俭、爱民重农、将西汉国力推向极盛,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贤君,但他也有不少争议和不足之处。
如他晚年一改节俭作风,变的奢侈享乐、挥霍无度,还改变了即位初期鼓励直言谏议的作风、堵塞言路、诛杀贤臣、重用奸佞之徒,造成邪恶势力抬头、正直人才被排挤,这些因素被认为是西汉末期政治混乱的根源。

晚年汉武帝
更严重的是,他放任宦官石显掌权,导致其子汉元帝即位后,石显权倾朝野、祸乱朝政,加速了西汉由盛转衰的进程,同时还大肆提拔岳父许广汉、奶奶史良娣、第三任皇后王氏三家外戚,导致外戚干政愈演愈烈,为日后王莽篡汉埋下隐患。
最致命的是,他明知道太子刘奭懦弱好儒,体弱多病难当大任,却因念及已故许平君皇后,而未更换太子,这一错误的继承人选择,为西汉衰亡埋下伏笔,以上这些行为都成为汉宣帝执政生涯中难以抹去的污点。
公元前48年,在位25年的汉宣帝刘询驾崩于长安未央宫,终年43岁。
汉宣帝死后,群臣给他上的庙号为“中宗”,上的谥号为“孝宣皇帝”,全称为“汉中宗孝宣皇帝”,简称谥号为“汉宣帝”,简称庙号为“汉中宗”,是西汉仅有的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曾用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7个年号,葬于陕西西安市的“杜陵”。

汉宣帝一生
纵观汉宣帝的一生堪称史上最强逆袭王,作为史上唯一从监狱走出的皇帝,他缔造了西汉最鼎盛的盛世,却又因晚年决策失误,为西汉埋下覆亡的苗头,故后世评价他“一手中兴、一手亡国”,但总体来看,其统治纠正了汉武帝弊端,开创出孝“宣盛世”“,可以说功大于过,那大家觉得汉宣帝是千古明君?还是西汉王朝的掘墓人?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下期预告:
强势帝王突然暴毙,继位的汉元帝为何秒变傀儡?关注我,下集带你揭秘西汉权力真空的惊变,我是爱历史的胡小新,喜欢的给了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