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悲痛告白:永不收取张扣扣的骨灰!
【头条新闻】22年复仇路,他以一己之力杀死邻居三人,却因为父亲的拒绝,骨灰无人领取【第一段】当母亲被打死的那一刻,13岁的张扣扣的人生就注定了陷入地狱。他立下了一个目标,等长大后为母亲报仇。如今,他已经成人,凭借着一己之力,手刃了当年的仇人。然而,他却被判处死刑。于2019年7月17日,张扣扣在监狱中被执行了死刑。
但当他的父亲被通知来接走他的骨灰时,却遭到了父亲的拒绝。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张扣扣的父亲不愿意接收他的骨灰?【第二段】张扣扣出生在陕西汉中的一个贫困农村,他是家中的小儿子,有一个姐姐。尽管生活贫困,但一家四口感情很好。然而,命运却在他13岁那年发生了改变。
邻居王家和张家一起承包了一个粮食厂,本应平等合作两年,但王家却背着张家续约,引发了两家的矛盾。后来,他们因为宅基地问题再次发生争执。张扣扣的母亲是个泼辣的人,对王家心存不满,并经常讽刺他们。这些争执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第三段】1996年8月27日,张扣扣的母亲打算去田边的小渠里洗脚。
在路过王家时,她看到王家二儿子王富军在院子里玩耍,因而心生怒气,对着他们吐了口唾沫。王富军并未在意,只是冲她骂了几句。但当张扣扣的母亲回到王家时,她又一次吐了口唾沫,这次正好击中了王富军的脸。王富军愤怒地打了张扣扣的母亲,并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扭打。
张扣扣的姐姐也加入了战斗,他们家人听到动静后赶来,但母亲却被王正军用木棍猛击头部,最终不幸身亡。【第四段】王正军因涉嫌故意杀人被警察带走,但由于未成年,只被判处了七年有期徒刑。张家对此不满,但却无法改变判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扣扣决定等待复仇的时机。他辍学外出打工,选择应征入伍,为自己谋得一条出路。
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为母亲报仇的使命。22年后,他终于找到了机会,杀死了王家三人。随后,他选择投案自首。【第五段】尽管这场复仇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人们认为张扣扣身世悲惨,应该减轻他的刑罚。然而,法律终究是法律,不能以同情心来破例。法院最终判处张扣扣死刑。在执刑前,他与父亲见了一面。尽管父亲希望法官能网开一面,但法律没有改变。
当父亲被通知领取张扣扣的骨灰时,他却果断拒绝。他认为王家仅坐了5年牢,而儿子却要偿命,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不公。【第六段】张扣扣的案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人对他表示同情,并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王家罪有应得的回应。人们纷纷对判决表示不满,希望法院能够更加人性化。然而,法律是公正的,不能以个案的特殊情况来决定判决。
对于这个案件,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法律制度,是否能够更好地平衡公正与情感。【结尾段】张扣扣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悲剧的故事,一个少年失去了母亲,为了复仇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对于他的行动,我们可以理解他的愤怒与不甘,但也不能否认他的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改进我们的法律制度,更好地平衡公正与人性。
这个案件引发了许多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平等。你对这个案件有什么看法?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类似的复仇行为?《张扣扣案:情感与理性的较量》张扣扣案引发了网友们的愤慨,情感的干扰让人们很难客观地判断案件。然而,是否有证据证明张扣扣的母亲是被王正军所害呢?
从张扣扣自己的口供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我母亲是被王三娃(王正军)用木棍,一棍子打死的,当时我虽然只有13岁,但也恨不得直接拿刀杀死他,最后是我爸阻止了我。” 这句话足以证明,张扣扣亲眼目睹了母亲死于王正军之手。然而,对于王正军当年的刑罚,一些人提出了质疑。虽然他当时还是未成年人,但他确实犯下了杀人罪,判刑只有七年是否太轻了?
此外,王家向张家支付的赔偿款只有九千多元,是否太少了呢?据《宪法》当时的规定来看,王正军的刑罚是符合法律的。如果这起案件发生在1997年,国家颁布新的《刑法》后,王正军将被判故意伤害致死罪,刑期将会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死刑。至于赔偿款,虽然现在看来有点少,但在上世纪90年代罕见的万元户家庭中,这个数额并不算少。
然而,张家人最终只得到了1500元赔偿。这是因为他们为张扣扣的母亲举办了一场十分隆重的葬礼,扣除了所有费用后只剩下这个数额。这个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于法律与情感之间的冲突的思考。张扣扣的身世令人同情,但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秩序。王家的行为固然令人愤慨,但以暴制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如果每个人都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那么坏人将有机可乘,社会将陷入危险之中,人民的生命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总结起来,张扣扣案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情感与理性之间的较量。尽管我们会因为情感而同情弱者,但在判断案件时,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思考。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社会赋予法律的力量是否足够,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未成年犯罪的惩处力度以及对受害家庭的赔偿力度。在这个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律与情感之间的张力,我们应当如何平衡二者,以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